English

“人间鲁迅”:诗情与理性的悟解

1999-09-02 来源:光明日报 王培元 我有话说

新时期以来,出版过几部水准较高的鲁迅研究专著,如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汪晖的《反抗绝望》等。然而,较令人满意的鲁迅传记,却一直没有见到。最近出版的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披阅《人间鲁迅》,你会感到,作者不仅如人们所说“回到了鲁迅”,而且可以说走进了鲁迅的心灵世界。对于九十年代的中国,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适时的、出色的鲁迅传记。

作者来自乡下,未进过大学,只是靠勤奋自修,才以诗人身份步入文坛,后来写起了随笔散文,近年来又弄学术研究。这些都不期然地成就了《人间鲁迅》卓尔不群的个人特色:林贤治先生带着乡村的人生履历和生存体验,进入鲁迅传记的写作,以平民知识者的心灵去感受鲁迅、体认鲁迅、描述鲁迅、悟解鲁迅;没有四平八稳、人云亦云的平庸之论,摒弃八股式的陈辞滥调,绝少呆板僵滞的书斋学究气;向读者展示了“人间鲁迅”的真性情和大气象;有的是浓郁的诗情氤氲和深邃的理性气息。

南京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驿站。

不是人选择道路,就是道路选择人。选择的结果,他学开矿而开掘了人类的灵魂,想当兵而成长为别种类型的战士。

※※※

从血里寻找火,从夜里寻找光,从石头里寻找语言和翅膀——

寻找是思想者唯一的自由。

※※※

在最后的岁月里,他横站着作战,瞻前顾后,格外艰难,终至于在心力交瘁中仆倒——

然而,无声的中国,犹在倾听他的日夜呼啸的灵魂……

这由于作者本人是诗人呢,还是他自然地感染了鲁迅那瘦小的身体里岩浆奔突般的激情?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本来鲁迅就不只是冷峻深刻的思想家,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说这是一本适时的鲁迅传记,还由于它雄辩有力地回答了文化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对于鲁迅的怀疑和挑战,涤除了有意无意地泼在鲁迅身上的污泥浊水。近年来,在“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对镇压了自己的同盟者而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国民党政权的反抗和斗争,在鲁迅对被专制主义压迫的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同情和支持,在鲁迅加盟“左联”,与攻击过自己的创造社、太阳社并肩作战,在鲁迅肯定和赞赏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在鲁迅对胡适、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抨击等一系列问题上,思想文化界出现了若干似是而非、糊涂混乱乃至十分荒谬的议论,读者可以从林贤治先生这本《人间鲁迅》中,得到对于这些问题的实事求是的诠释和充分有力的说明。

鲁迅为了“立人”、为了建立“人国”而奋斗了一生,最后倒在黎明前的昏黑的长夜里。鲁迅死后六十多年的今天,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临。笔者想起了林贤治先生在书的结尾援引的许寿裳1937年在拜谒鲁迅墓之后写下的一首诗:“身后万民同零涕,生前孤剑独冲锋。丹心浩气终黄土,长夜凭谁叩晓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